【话题开场白】:各位大咖,
海绵城市主要不就是多建绿地么?对于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城市,到哪去建绿地?莫斯科森林覆盖率超过40%,出门都会迷路,这才是海绵。寓意以为
海绵城市纯是政府规划的活儿,这样大吵大嚷,敲锣打鼓的搞起来,又是一种新的表演方式么?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听到
海绵城市这几个字就不舒服。有些奋青,纯属愚见。
【观点碰撞】专家群热议
海绵城市
【专家1】:
海绵城市,本来就是针对于新区的一个规划理念,逐渐演变成都可以做的事情了;路面上的海绵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海绵,海绵,必须有海绵体才行。建设部现在搞哪个也力不从心。
海绵城市,综合管廊,黑臭水体,都有点没着落的感觉. 中国的城市已经不堪重负,还要考虑大尺度的海绵,难上加难,所以地方政府只能从小尺度先做起了吧。北京要建设
海绵城市,理念和大方案都有了,可是根本不可能具有可操作性,意义何在呢?
海绵城市定位还是有问题的,如果不解决河道污染和内涝,都是老百姓看不到的,后实施下来也不会有好效果的。径流总量控制率是一个不靠谱的指标,根本无法考核,只能用规划里面的数据和模型计算。
【专家2】:个人认为
海绵城市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施的方案应该是多种多样,一般不可复制,现在还要出标准图,不知怎么想的?我一直认为建设部建海棉城市力不从心,还以径流系数来衡量,落后一个世纪。留给搞水文循环的人去搞,建设部负责拆就行。.我个人还是认为
海绵城市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三套排水系统是实现的手段。
【专家3】:全国各地的
海绵城市的目的不一样。北方缺水地区以蓄水,增加可利用水资源为主,南方城市则是以防滞水为主。因地制宜,一刀切不妥。了解了几个城市的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感觉终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都比较悬。
【专家4】:首先应学习德国的城市布局。我们摊大饼的模式何时可了!建好小城镇,搞好大环境,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专家5】:个人观点:
海绵城市有小,中,大三个尺度,海绵不仅仅是小尺度的低影响开发。当前的
海绵城市建设应更加强化系统解决流域或城市层面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的目标导向,在此目标导向下通过技术经济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按照生态优先和因地制宜等原则,对绿色和灰色设施进行优化组合。我们现在很多地方一上来就把自己限制到了小尺度的小区层面,很容易跑偏了。如果沒有解决好河道污染和内涝问题,老百姓会认为跑偏了。径流总量控制和面源污桬控制有很强的相关性,其定量关系有侍研究,个人认为不好控,但做了肯定比不做强。但对于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内涝,削峰可能更为重要和现实。
【专家6】:
海绵城市是必须要落地的理念,不是工程;
海绵城市是点线面的系统,应该大方案在前,局部落实在后!这就是根本的理解差距,可是有什么用呢?我要求我们做河道的团队必须提前把流域范围内的雨污水都考虑好,做好模拟,低影响开发的系统方案做好,再终回到我们的河道上面。有领导说哭错坟头了,后来我跟他说这就是
海绵城市,他就认了。
2011年,我们做世行交通项目,一个世行交通专家在看了我们的道路设计以后,给我们道路的设计人详细补了一次低影响开发的课,英国叫可持续雨水系统,听的我们一愣一愣的,后来他说他也是外行……其实人家早就深入到每个领域了。我们刚起步,运动式的也许短期内有利宣传,但是路走偏了,负面的影响更大更长远。规划行业应该说从生态城市到低影响开发到现在所谓的
海绵城市,都是新理念早的推动力量。
海绵城市两大表观作用,一个水安全,是量的问题,另一个水生态,是质的问题,更深层的地下水环境,城市微气候更远了。
【专家7】:我个人的观点,一个是看整体效果,二是看规划,三是看单个项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是不好评估,但是这个降雨用量控制率,在美国其实就叫做water quality volume,控制这个主要就是为了水质。
海绵城市考核验收办法,是一个问题,本来这个周末要在重庆开
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就是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考核验收,二是规划如何编制。
海绵城市不是为了解决河道污染的,也不是为了解决内涝的。解决内涝的,是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具体内容请看看2013国办发23号文件,我也在负责编制全国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城市内涝问题在这里边解决。
海绵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城市面源污染,是解决水体污染的一种措施。
海绵城市是解决的大概率的小降雨,一般24小时内降雨量25毫米左右。内涝是小概率大降雨,措施都不一样,当然要分开。
【专家8】:
海绵城市不解决看不看海的问题,而是解决在哪里看海的问题。
【专家9】:假如用
海绵城市的概念去规划和建设一座平地而起的新城,是完全可以防止内涝的。但如果要想用
海绵城市的概念去解决现有城市的内涝,可能效果非常有限。
【专家10】:同意
海绵城市建设并不能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只能减少发生的次数。
海绵城市需要规划先行,规划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才能完成,现在很多市政项目都要体现海绵概念,真是有些过了;
海绵城市应有地域之分,依地势建设,与自然充分结合,更重要的是经济上量力而行,避免那些高大上华而不实的项目上马。
海绵城市建设往往前期工作很热闹,但真正全部落地很难.
【专家11】:早上看到关于
海绵城市与城市内涝的热烈讨论, 发两张本人拍的照片参与讨论吧: 1. 日本东京明治神宫近百年的林荫参道 2. 花园城市新加坡寻常政府组屋 (相当中国经济适用房) 楼下的排水渠 @刘龙志˙华北市政院个人也相信基于区域径流模拟上全局考虑修建的完善的排水系统才能解决内涝的根本问题。局部推广绿植覆盖的’
海绵城市’概念炒得很热是不是只学到系统工程概念的的皮毛, 或者说这是容易实现或者容易看到成果的, 恰恰需要投资的长期建设实现的地下排水系统却被忽视。
本次话题讨论主要参与专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李相坤教授/博导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技术研究中心 孙永利副总工
《给水排水》杂志社总编辑 关兴旺
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夏青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 邓志光副院长/总工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沈裘昌资深副总工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二院 刘天顺总工程师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二院 刘龙志副院长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一院 吴宝利副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规划院资源能源所 王家卓副所长
中持水务 李彩斌技术总监
同济大学设计院 周益洪高工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 高旭副总工
新加坡知识产权局 赵燕博士
加拿大斯坦泰克公司 李建国博士
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李振川 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