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浏览文章
最大限度吸纳雨水再利用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04日
 国内大的雨水收集系统厂家 
想知道5-10年后的上海城市长什么样?前往昨天揭幕的“2016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一定大有所获。“未来城市生活馆”成为参观者的聚焦点。其中的“BIM+GIS”、智能交通、海绵城市、UP地下停车库、综合管廊等一系列国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前瞻技术,向观众展示未来城市有可能呈现出的模样,带领观众去见识一下真实、炫酷的城市未来。


  大限度吸纳雨水再利用

  每逢暴雨就“看海”,这样的情景存在已久。目前沪上正在规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期待。此次城博会上,记者发现了包括“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在内的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项目的新建设理念。作为上海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三大地区之一,普陀桃浦科技智慧城是上海今后一段时期着力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项目的试点即将开始。

  据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黄瑾介绍,所谓“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在应对极端天气时能像未经开发的森林和土地一样,具有吐纳自如的良好“蓄水弹性”,以打造会呼吸的生态城市。“上海确定了三个试点地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城市看海’现象。这三个地区是桃浦智慧城市、松江新城、临港新城。”黄瑾表示。

  “比如我们已在浦东的峨山路,还有高科西路的高架下面铺设了渗透性路面,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净化,实现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三大步骤,还可放在调蓄池内,在旱季时供应这一片区的所有绿化的浇洒,以此落实雨水资源再利用的理念。海绵城市就是由无数个‘海绵体’组成的,逐步拓展,以点成面。雨水降临的那一刻起,就能做到‘渗一渗、蓄一蓄、净一净’,做到就地再利用,让城市有抗击特大暴雨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上海有希望基本建成生态保护和雨水处理技术与设施体系,其中,试点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即80%的雨水被“吸”住留下来,20%的雨水通过传统方式排放;老城地区通过试点和改造,实现75%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