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大项目 海绵机场到底有什么看头?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3日
随着习大大多次强调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我们关注到中国某高校有一支学生团队也开始意识到这一份号召,他们在一次学校举办的机场规划大赛中,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让机场焕发了新力量。


这个学生团队巧妙抓住了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背景,规划打造“绿色海绵机场”。旨在构建全体系化绿色雨水管理系统,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何为“海绵机场”?

“海绵机场”,旨在构建“源头滞蓄减排+过程绿色控制管理+末端生态调蓄入渗”的全体系化绿色雨水管理系统。


海绵机场体系的构建要求

海绵机场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调蓄的排水体系,构建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四方面的海绵体系,终达到有效的减低外排径流量、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的多种效果,实现水径流控制率75%的突破,再生水利用超过50%的目标。


如果你以为“海绵机场”仅仅停留在一纸概念设计,那就大错特错了,“海绵机场”并非纸上谈兵,青岛已经开始行动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提出规划——打造全国个绿色“海绵机场”,投资额超过了400亿,目前已完成海绵项目方案。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一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大项目

作为国家 “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青岛各个项目正按照计划有序展开,而青岛新机场将打造全国首个绿色海绵型机场。按照规划,新机场的建设将于2017年主体攻坚,2018年安装调试,2019年验收转场。

青岛机场的构建要求

通过对青岛新机场下垫面解析,结合城市排水数据、土地利用状况以及降雨气象数据,构建产汇流模型,结果显示新机场本底年径流总量控制率36.6%,本底条件较差。径流控制工程将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地块和道路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通过“绿色与灰色”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达到75%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水生态:《关于公布设区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数据通知》:新机场所在区域处于胶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低为75%(27.4mm)。

水环境:考虑现状大沽河、胶莱河及碧沟河的水质情况,确定面源污染削减率(以SS计)不低于45%。

水安全:排涝标准:场区整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场区地坪自排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100 年一遇。

结合市政排水设计以及建设用地功能区划分,将青岛新机场划分为6个汇水分区,包括货运区、航站区、南工作区、北工作区、东飞行区、西飞行区汇水分区,面积从110公顷到450公顷不等。从空中俯瞰,塔吊成片摆开,车辆来回穿梭……一个呈放射状的巨大“海星”图案雏形初现。对照国际标准大胆创新,青岛新机场是国内首个采用集中式单体五指廊造型航站楼、全国首个集高铁地铁于一体的零换乘综合交通中心。


青岛海绵机场体系的控制措施

目前结合青岛新机场区域位置特点、土壤条件、地形地势等,借鉴国外已有降雨径流管理导则的相关要求,结合国内已有低影响开发应用的经验,新机场海绵机场建设初步选择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以及雨水调蓄池等控制措施。

下凹式绿地: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

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

植草沟:用与雨水的前处理及雨水的运输,可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

透水铺装: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

雨水调蓄池: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 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


若完成全部建设后,机场建筑全部将达到绿色星级以上标准设计,水径流控制率也将突破75%,再生水利用率超过50%。

北京新机场

2012年12月22日,北京新机场项目获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批复,选址确定为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与廊坊市广阳区交界处,远期规划面积约75.6平方千米,将建设7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需求,一期规划面积26.87平方千米,将建设4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需求。2014年12月26日,北京新机场工程正式开工,一期将于2019年7月1日开始试运转。


该机场是一个建筑群,东西长1144米,南北宽996米,其中不仅有一座1.3万平方米的购物区,还有一座设备齐全的酒店。机场的设计方案来自法国机场开发商ADP和明星建筑师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扎哈在中国的个作品是广州大剧院、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奥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等也都出自她手。遗憾的是,她已经无缘看到她的设计方案被采用以及大兴国际机场的竣工,因为哈迪德已于2016年3月31日因心肌梗在迈阿密一家医院逝世。


北京海绵机场构建思路

那么北京新机场根据排水防涝和“海绵机场”建设目标,结合北京新机场水系统的特点,确定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排水防涝控制、雨水资源化管理、水环境保护为主要综合控制目标。


根据用地功能不同,主要又分为飞行区、航站区、工作区、货运区、机务维修区五大区域,不同区域根据其用地特征,结合源头、中途、末端3部分采用不同雨水径流控制形式、措施,确定不同雨水径流控制方案。


1)全场雨水排放系统确定

新机场占地面积大,地势较为平坦,不透水铺装区占地面积大、雨水径流总量较大,而允许外排流量较小,且排水和新天堂河排水相互独立,因此,新机场雨水排水采用二级排水系统。以一期建设区域分析,占地面积约26.87平方千米,划分为N1~N6、S1区为飞行区,N1区另一部分为机务维修区,N4区、N6区为工作区,N5区为货运区,如图1所示。


图2为传统的以排放为主,保障区域安全的传统雨水系统,海绵机场构建思路将在此基础上展开。


2)绿色雨水管理系统构建

该区域雨水以“原位蓄滞及入渗-生态收集-输送-储纳-调蓄-入渗+利用-超量外排”为主线,不同区域的雨水采用不同形式的系统方案,终实现北京新机场一期建设区域内雨水的削峰、蓄利、去害目的。


多层次、多目标绿色雨水系统框架图

上述绿色雨水系统构建中,针对不同区域及部位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生态化雨水利用措施。

1)雨水一级调蓄池——集净化、入渗、调蓄于一体;

2)雨水二级调节明渠——集汇水、蓄水、净化、输水、入渗、调蓄、景观等多功能于一体。

通过设置多类型雨水水质净化措施,从源头、过程、末端等多部位、多层次对雨水进行水质净化,北京新机场实现了进入景观水体的水质优良,景观水体内水生态净化系统的构建保障了景观水体平时运行稳定在不低于地表Ⅳ类水的水质标准。

总结

2016年是新机场的全面开工年,各区域施工正在有序推进中,通过各部门统一协调以及各施工单位紧密配合建设,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这些新机场必将成为会呼吸的海绵机场。这些低影响开发建设的理念、思路及做法,在海绵机场建设方面起到了引领与示范,对类似机场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