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安徽合肥: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08日
转载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间,安徽省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入城市道路、广场、小区等建设中,让更多的公园绿地森林住进城市,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

从首条绿色生态“海绵道路”,到“雨天收水晴天用水”的地下调蓄池;从依托水系廊道、湖库湿地打造的“海绵公园”,到自带“隐形水库”、用“会喝水的砖”的“海绵小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间,安徽省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入城市道路、广场、小区等建设中,让更多的公园绿地森林住进城市,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在未来的日子,安徽省将继续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多条道路将变海绵型

作为省城首条“海绵道路”,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庐州大道(方兴大道~珠江路段)早已建成放行。该路长3.7公里,路幅宽50米,为双向八车道。作为合肥条按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的城市道路,它与普通道路究竟有什么不同?

据介绍,庐州大道沿路构建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人行道铺装全部采用透水砖,道路铺设首次使用废旧橡胶轮胎,低碳环保。“如果将满满一桶水快速地倾倒在地面上,水会瞬间沿着地砖间的缝隙快速流下,不到半分钟,地面就没有明显的积水或水洼。”合肥市建设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渗的水会流向道路边的下凹式绿化带或雨水花园内,通过“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减缓城市内涝的压力。结合合肥市大建设计划“综合交通工程”、“市政设施维护”等工程,该市未来将继续建设海绵型道路和广场。目前,上海路等新建工程已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路中和路侧绿化科学设置下凹式绿地等滞水、净水措施;老城区阜南路、五河路等道路人行道改造采用透水铺装;裕溪路高架东延等重点市政道路项目从规划设计源头即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结合工程设计引入雨水收集、生物滞留、绿化带净化等技术措施。

首批在两个小区试点

小区地面用上“会喝水的砖”,绿化带里自带“隐型水库”,雨天收水防涝,晴天排水浇花洗车……这样的绿色环保“海绵小区”已在省城包河区望湖城小区和蜀山区的航鑫家苑小区诞生,它们是合肥市首批试点小区。

两个小区从去年就启动了“海绵小区”试点改造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的停车场、广场、道路上铺设了一种灰砖。“别看它不起眼,透水性却是普通混凝土透水砖的好几倍,使用寿命也很长。”工作人员现场将一杯水慢慢倒在砖面上,灰砖就不紧不慢地把水“喝掉”,然后从砖面的另一侧渗透出来。

“海绵小区”的另一大神器是蜂巢结构蓄水池。小区现有的蓄水池一般设置在绿化带或者停车位等下方,当蓄水池蓄满后,多余的雨水会排入市政管道。而“海绵小区”蓄水池配有过滤系统,通过层层过滤、终进入蓄水池的雨水几乎和自来水一样透明。为了保持这些雨水的干净,蓄水池还自带了“呼吸装置”(可以让雨水和空气交换),存储的雨水不发臭。等到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水泵提升,用于小区的绿化浇洒、道路冲洗以及居民洗车等,也可以直接排到周边的水系,改善河湖水质。目前,合肥市已制定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类似望湖城和航鑫家苑这样的“海绵小区”将逐步推广。

老城区地下建调蓄池

估计不少人还记得多年前合肥老城区街头看海的场景,近两年,这种尴尬的局面已基本缓解。除了得益于城区地下管网的改造,位于老城区地下的两座雨水调蓄池——杏花雨水调蓄池和逍遥津雨水调蓄池也发挥了很大功效。

据介绍,杏花、逍遥津两座雨水调蓄池,分别位于杏花公园和逍遥津公园,采用全封闭地下式结构,像一座坚实的“地下堡垒”,总调蓄容积2.4万立方米。如果按照50米长、25米宽、2米深的奥运标准游泳池计算,相当于10个游泳池的容量。

“这也是安徽省早的地下封闭式雨水调蓄池,按照应对50年一遇暴雨的标准设计的。”据合肥市排管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雨水调蓄池深处达到地下8米,“就像一个超大的储水罐,是连通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之间的‘纽带’。降水时,把雨水迅速收集起来,不但缓解地面积水,还可以缓解雨水泵站的压力,并利用格栅对水中的杂物进行拦截,然后把水送至处理厂。如果雨水较少,还可以把存贮起来的雨水当做绿化浇灌用水。”据悉,合肥市未来将结合大建设计划“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排水防涝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调蓄池、污水处理和排水管网等设施建设。

主城区将要打造14座

根据规划设计,合肥市未来的海绵生态格局将以巢湖及沿湖湿地为生态核心,以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等水库及水库涵养林地为重要生态节点,市区周边的山岭、绿地、农田等构成环城绿色海绵体,主城区通过水系廊道、湖库湿地等连接构成串珠蓝色海绵体。
另外,还将新建和改造天水公园、长江西路花园城公园、繁华湿地公园、斛兵塘大学公园等14座海绵公园,滞蓄周边雨水,缓解排水管网压力,消除内涝风险。同时,计划打造一批海绵城市重点片区,包括空港片区、双凤湖片区、小庙片区、北二环片区、少荃湖片区、东部新城中心片区等。今年,合肥市将继续高位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争取尽快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目标。具体建设包括:推进蜀山区清I、II冲雨水调蓄工程建设,新建南淝河中游二里河、史家河、西李郢等重点排口初期雨水调蓄池工程,推动新站区少荃湖片区海绵城市工程、瑶海湾湿地公园及初期雨水截流工程、王咀湖等一批生态湿地工程建设;建成胡大郢污水处理厂、于湾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陶冲污水处理厂二期、小仓房污水处理厂三期、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四期,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河道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完成关镇河、许小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南淝河下游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提升城区水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