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为什么就算下再大的暴雨 也淹不了这几个城市?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05日
2014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用)》。2015年,启动了镇江、嘉兴、厦门、济南、武汉、常德、南宁等16个试点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首批海绵城市建设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2016年,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也随之启动。

在全国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头戏,一场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水循环的建设热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试点城市遭受洪涝灾害的困扰。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海绵城市”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新兴词汇,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也不是说这边工程做完了,那边就没有洪涝了。

反观那些排水系统做的溜溜的国家,其实也都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技术上和制度上的不断探索与修改。终形成了一种符合国家特点的雨水管理体系。所以他们遇到暴雨天气还能处之泰然、怡然自得。

1、美国的雨水管理系统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有了雨水管理的意识。他们初关注的焦点是非点源污染源的削减与控制,逐渐发展到雨洪控制、土壤冲蚀控制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各州意识到“雨水源头管理的价值远大于后期治理”,雨水管理理念和技术的重点逐渐由佳管理方案(BMP)末端向低影响开发(LID)源头控制转变。

美国联邦环保局将BMPs定义为“任何能够减少水资源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包括非结构、结构性措施的操作与维护程序”。非结构性措施是以“源头控制”为首要策略,尤其是指通过立法的手段减少排污,是雨水管理非常关键的部分。结构性措施是指通过技术性手段减少径流过程的污染物。

常用的结构性BMPs技术主要为雨水滞留塘,雨水湿地,雨水过滤系统,植被草沟,雨水入渗。

低影响开发( LID)是指尽可能的从源头、分散式的维持城市开发建设过程前后的水文特征不变。

常用的LID 技术主要有都市自然排水系统,植生滞留塘,生物滞留塘( 雨水花园) ,透水路面,生态屋顶,雨水收集装置,LID 树池,绿色街道,雨水再生系统等。

2、澳大利亚的水敏性城市设计

澳大利亚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 )。WSUD是针对传统排水体制所产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雨水管理模式与方法,其核心观点是从城市规划与设施设计的角度来呈现雨水管理的重要性,并把城市水循环视为一个整体,将自来水、污水和雨水排放作为城市水循环的构成要素来综合考虑和管理。

简单说就是对城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自来水污水和雨水考虑在内,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城市建设,原有的自然循环系统不遭到破坏。


3、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根据英国环保局的定义,“可持续排水系统”包括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可持续式管理的一系列技术。例如,在条件允许的建筑屋顶上种花种草拦截雨水;庭院里设雨水收集设施,用所集雨水浇灌花园和冲洗厕所;路面铺设可渗透的混凝土块、碎石或渗水沥青,从而部分替代传统下水道、排水沟的功能;路边挖沟渠,填满瓦砾石子,这可以减小暴雨的水流流速和流量。

还有在工业用地上利用比传统沟渠更浅更宽的绿色洼地对降水进行暂时储存和过滤,然后导入下水管道,这可有效减少工业污染物流入河道;在空旷处挖掘池塘,在强降雨天气时可储存雨水,平时则可美化环境。

归纳一下发现,“可持续排水系统”遵循三大原则:排水渠道多样化,避免传统下水管道是先进排水出口;排水设施兼顾过滤,减少污染物排入河道;尽可能重复利用降雨等地表水。

英国环保局还表示,具体操作时,采用什么排水系统由具体地理条件和环境决定,有时需将多种排水技术结合使用。

传统排水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将雨水尽快从落地点引至排放点(如水道或渗水坑),英国环保局认为,这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首先,导致水道水位和水流速度急剧上升,增加下流发生洪水的风险;其次,地表水流通常夹杂的油质、有机物、有毒金属等污染物质,会毫无阻拦地经下水管道进入河流,长此以往会导致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下降;第三,降雨直接引入传统下水管道,干旱时便减少了增加地下水储量和河道水流的机会。

针对传统排水系统的这些弊端,英国政府决定大规模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后者不仅能够减少城市在极端暴雨天气时发生内涝的可能性,还有其他多种好处,包括将污染扩散小化、维持或恢复自然水流、改善水资源以及美化市容市貌等。

4、日本的健全水循环体系

依据1992 年制订的《环境基本法》和1994 年制订的环境基本计划,日本从环境保护层面明确了健全水循环体系的重要性。1998 年8 月日本召开“建构完善水循环系统的相关部门联络会议”,以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2000 年在修订《环境基本计划》时,日本强调以流域为单位建立健全的水循环体系,流域内的都道府县、国家办事处等所辖行政机关,应就有关流域的水循环体系开展现状评价,制订健全的水循环计划。

2003年10月,日本完成“建构完善的水循环体系之实施计划”,明确指出水循环系统的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该计划综观整个流域,描述在城市范围内如何储存雨水、渗透雨水和培养城市保水性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014年7月1日起,《日本水循环基本法》生效,其主要目的是采取推动水循环的措施,恢复、维持健全的水循环系统,以发展健全的经济社会,提升国民生活的安定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发达国家的雨水管理体系已经颇为成熟,足以达到消除城市内涝、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目的。而具有我国特色的海绵城市也在不断的试验和探索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也能很好的解决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以及生态环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