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带给人们越来越便利的生活,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干预,“城市看海”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病。海口因自然环境和城市原因,也面临着着内涝问题。
根据海口市排水管道养护所的专业分析,目前造成海口城市积水的原因主要有排水管道设计建设标准低,建设不完善或老旧损毁,排水出口河道水系人为占压、填满,潮位和河道水位高涨顶托,防洪(潮)闸不健全,合流管道及末端截流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从城市特点和排水设施来分析,造成部分路段严重积水的主要原因是暴雨强度超过了排水的一般能力。
目前,海口着力采取“灰色+绿色”三大手段的“组合拳”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灰色设施包括建设大排水通道、积水点改造、排洪泵站建设,而绿色设施就是
海绵城市建设。
海口利用凤翔湿地公园内的水域滞蓄雨洪,有效缓解了下游防汛压力。王子谦 摄
海口利用凤翔湿地公园内的水域滞蓄雨洪,有效缓解了下游防汛压力。王子谦 摄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以美舍河治理为代表,海口将内河整治与建设
海绵城市联系起来。2016年开始,海口市对积水排涝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开始海绵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顾刚表示,美舍河的生态治水就是坚定不移地打造
海绵城市,让城市会呼吸,与土壤相亲近。
凤翔湿地公园在美舍河中游,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各种违建林立的建材市场和存放建筑垃圾的弃土场。记者在这里看到,目前公园的陆域和水域已基本建成,亲水平台、公厕、座椅等公共设施正在紧张施工中,原来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正在改变为美丽的城市景观。
凤翔湿地公园亮点在于一片开阔水域,这里依据形态名为乾坤湖。桑德集团项目经理谢松介绍,乾坤湖原为一个不与美舍河连通的8万平方米鱼塘。海口市整治美舍河将两者连为一体,打造成美舍河中游的湖泊,对调蓄雨洪和鸟类栖息创造了条件,有效缓解了下游防汛压力。
谢松介绍,利用凤翔湿地公园内大面积的绿带空间,构建起了海绵系统,可以蓄滞、净化雨水,延缓峰值径流量,减少河道排洪的压力。经过测算,从凤翔公园到上游的沙坡水库,能够滞蓄雨洪的空间将达到50万立方米。
凤翔湿地公园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将一草一木、一沟一壑运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谢松介绍,公园内的火山岩挡墙、亲水栈道及带有净化水质作用的绿植,透水混凝土路和植草沟在降雨时能起到渗、蓄、滞、排的作用。
海口市治水办介绍,对美舍河的生态修复,主要通过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来打造。包括在保障水安全的前提下,退堤还河、退塘还湿,将“三面光”的硬质河床护岸改造成符合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的岛屿、滩涂、湿地,恢复河道自然弯曲,让河流从混凝土的渠道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河流的生命力。
海口让美舍河从混凝土的渠道中解放出来,图为美舍河栈道及其种植的红树林。王子谦 摄
海口让美舍河从混凝土的渠道中解放出来,图为美舍河栈道及其种植的红树林。王子谦 摄
目前,美舍河治理正在进行二期生态修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王晨介绍,二期工程将通过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河道的顺序,有效控制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和积水问题。通过海绵化的改造,在雨水汇流道路设置拦截,将雨水引流到公园绿地,在美舍河沿线广场临河一面设置坡度,这样当广场水量超过一定高度可以直排入河,保障广场不积水。此外,美舍河改造时将硬质断面改造成复式断面,常水位时断面收窄,流速增长,减少污染和底泥沉积增量,在常水位上形成草坡入水断面;在排汛时,复式断面排洪能力增加。经过测算,同等排涝标准下,复式断面下游局部河道水面线下降达到10厘米。
王晨认为,海口市降雨量大,汛期同时受台风、风暴潮、洪水影响,易遭遇潮水顶托、海水倒灌等特点,结合城市易涝区治理、防洪防潮工程建设等,应构建“渗、滞、蓄、净、用、排”多种措施相组合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说,要借助城市更新引领推进海口
海绵城市与生态修复工作,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实现海口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