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对话|海绵城市的智慧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30日
海绵城市的智慧发展

A
BOUTSPONGE
关于海绵城市

近年的汛期时间周期长、城市整体的承受力不强,导致出现了被公众调侃的“夏天到北京或武汉看法”的情况。
2014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的建设试点工作,每一个试点城市都得到了中央财政的支持,每个城市将按照级别进行推进,有的城市有5亿,有的城市有10亿,目前实际的推进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国家旨在把城市的环境应对力建设成跟如同海绵一样。

2016年6月16日,WGDC大会的智慧城市分论坛以作为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的海绵城市的建设为讨论主题,从现在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海绵城市的未来应该如何继续发展的两个角度,进行了初步的圆桌探讨。

来源:泰博网

作者:王双阳

20160622114703840

圆桌对话主持人:

北京交通大学硕导、讲师  祝明建。

圆桌对话嘉宾:

张文     北京建工环境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曾真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与设计有限公司注册城市规划师

罗淑香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魏泽崧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高喆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研究员

A
BOUTDEVELOP
发展现状

祝明建:从研究和实践来看,海绵城市发展现状是什么情况? 如何看待一年多推进工作的成效?
曾真

从事建筑行业的角度来看,海绵城市是建设阶段的步。

早只有特别先进、具有开放思维的地方政府才可能会需要接受这样的理念,并且规划的项目从来没有真正的实施过,所以现在至少开始真正着手去做这件事情是令人欣喜。

但是,它的落地非常困难。虽然整个理念现在开始被接受,面对的困难也是很多的,例如地方人员素质的缺乏、基础的地理信息和基础数据的缺乏、标准和法律规范的缺乏等等问题;这些都是限制性因素,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东西。

罗淑香

虽然海绵城市现在比较受关注,不过真正实施海绵城市需要一些创新,包括机制的创新、建设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

机制方面,城市规划角度和各项规划、多规融合是需要平衡的;而大规划和专项规划之间的融合,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智慧手段。建设过程中,关注怎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有效的集成也是需要建设管理部门的创新。后期运行管理,更需要创新;怎么使地理信息、信息技术真正地达到效果更是需要创新。

高喆

立足点在于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下一步需要探讨四点: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界不了解,工程界雷声大雨点小,开发商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去宣传。

第二,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区的做法是什么,目前没有成功的案例。

第三,对海绵城市来说,面临很大的挑战;例如利用植物进行节水、净化的操作。

第四,政策上,需要考虑每个地方现实条件来实施对应的海绵城市方式。

魏泽崧

实际上,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其未来的影响等课题是因地制宜。例如清华大学的海绵城市的校园联盟就要求成员对各自学校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通过设计发现,北京市各个地区降水量是不一样的,那么运用海绵城市进行设计的方法和理念不一样;再者,出现利用率相对但成本较高的特殊情况,需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更专业的、整体的方案进行规划设计,绝不能以偏概全的用一种方法或技术进行设计。

20160622115155778

A
BOUTCOMBINE
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

祝明建:海绵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有什么相通之处?又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
张文

我认为的相同之处在于:

一,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相同之处是城市作为两者的载体;

二,都需要非常好的信息基础建设包括基础建设。

不过需要注意,海绵城市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难题:

一、基础资料汇总有难度。尽管数据采集和未来的共享是规划设计非常重要的前提,但因权限不同使获取数据到分析出数据需要很长的时间过程。

二、智慧城市本身从宏观规划设计到后面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建设范围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范围都相当广,而且非常复杂。目前,大部分人对智慧城市的理解相对比较偏,都把重点放在技术。

曾真

我认为智慧城市算是一种模式,海绵城市算是城市建设的某一种方面。可以利用智慧城市的手段来把城市建设实施的更加精细化管理。

我认为它们结合主要是通过数据来实现,其结合可以从三个阶段来看:

阶段,土壤、现有的水文条件、植被等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的大量缺乏将会导致后面一系列规划设计都面临一定的潜在风险和问题,此时的数据在两者之间的基础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个阶段,是在数据分析阶段,这个阶段可能是会更加专业化一点,偏向水文专业的东西,包括径流分析、水文分析、防洪排涝的分析。

第三阶段是管理运营阶段,即智慧城市实现精细化管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监测风险预告等,以便于后期运营和维护。

罗淑香

我认为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是城市不同的属性,但也有共同点。从规划的阶段到后运营都要利用技术手段和基于地理信息,规划多维融合。就如同雨水的管理问题,不仅是智慧城市的一个专项,也是海绵城市很重要的部分。

高喆

我认为两个面对的主体都是城市。智慧城市是非常庞大的体系,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电网等;海绵城市主要跟智慧水务密切相关;海绵城市应该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它也有自己的特色,这是我对这两个词的看法。

魏泽崧

对于智慧城市,通过构架数据库原型、模拟场景后出方案,在实践进行具体调整。海绵城市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未来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方式或者其他数据库的方法运用到智慧城市中。

20160622121400811

A
BOUTGIS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

祝明建:地理信息系统企业应该怎样参与到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当中?
张文

我个人觉得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生态规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海绵城市能发挥几个作用:,分析模块是非常好的工具,包括地理分析模块、水文分析模块;这两个模块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包括地形、地貌的径流、渗透、会水量等。第二,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模型需要重要的品质,模型能够模拟海绵城市每一个雨水管理的设施,包括防洪要求,处理源水质的情况等。

曾真

商业机会都是来自于某一个行业的痛点,我认为海绵城市有两大方面的痛点:

个方面,基础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好人力、财力。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个详细的数据库,基础数据的缺乏直接影响到我们后面设计施工建造精确程度。

第二方面,建设之后的后期运营维护,涉及到监测管理的问题。现在我国以试点城市方式推进海绵城市。大量数据应该怎么监测、监测完以后怎么利用、该如何融合,这是困扰地方政府的问题。

罗淑香

地理信息系统怎么跟海绵城市对接中,重要的是专业人员。首先,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员和海绵城市设计建设专业人员的对接,海绵城市所需要的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附加信息,这也是需要研究的一点。二,基于我国地理信息的特点以及我国的气候特点来创建海绵城市模拟分析的专业软件的技术工作需要专业人员。

高喆

我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对于信息的急迫需求度极高。数据信息在整个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起到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和一定的参考作用;目前数据的大量缺乏现状对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来说,地理信息数据可能是未来的增长点。

魏泽崧

海绵城市的设计人员同地理信息系统人员需要强化进一步的信息对接。在流程衔接上,需要什么数据然后把数据推送给海绵城市的设计人员,这需要一个更加紧密的对接。



A
BOUTTREND
关于趋势

祝明建:海绵城市建设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张文

我明确智慧城市前景一定非常光明。

一,我国建设海绵城市,说到底是利益平衡的问题,涉及到水利、住建、财政,到底听谁的?我觉得会有不停的博弈,包括建设的成果、要求、目标在不停调整中,这是一个趋势。

二,试点效果到底怎么样,决定国家推动海绵城市的方向。

三,国家对投资回报的规划,如何可持续将80%变成海绵城市

曾真

未来发展有两个趋势:

一,倾向于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从之前的重建设轻管理到现在推进的PPP模式,看到我们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往管理化的方向发展。海绵城市是其中一部分,智慧城市是很精确管理城市的手段,这两个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

二,建设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要符合本地的标准要求和建造的方式,通过实验形成本地化、标准化的建造过程。

罗淑香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探索的过程,找到合理的途径,使之达到平衡,从而将真正的效益(尤其环境效益)大化。其实海绵城市真正建设好是省钱的,因为它避免了很多自然灾害、避免后期运营管理的投入,所以是很有前景的。

高喆

我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持乐观态度。城市发展从以前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的。城市排水的问题是海绵城市重要,要重视试点的效果。充满坎坷,但协调目标是比较好。

魏泽崧

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相结合对接上前景非常好。现在到处都在做海绵城市是有一定的盲目性。海绵城市应该因地制宜发展,选择真正的地区去发展,这是经济型的设计。智慧城市给海绵城市设计提供很多条件,如数据库。智慧城市设计和海绵城市设计要更好地对接,不仅在资源上进行对接,设计方法上也提供相对的对接条件。将类似项目设计汇总在一起,形成原型试点,然后再根据各个地区特点进行有机的调整,这是一个发展趋势。